2021哲学考研:一位高校老师对跨专业考研答题的建议

2020/8/10 13:31:02 来源: 网络
分享:

  哲学学科历史悠久,对于考生的思维深度和思辨能力的要求极高,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背诵就能拿下的科目。下面,针对在2021哲学专业跨专业考研中考生们会遇到的种种障碍,一位来自高校教师的建议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同学们的跨专业考研答题有所帮助。

  初试准备环节:

  先是把书读厚。以学校指定的教材为主,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兼看其它材料(网上可搜来很多),尽可能多掌握一些信息。这样笔记往往比某一本教科书要全面,也就是“厚”。

  再是把书读薄。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把学习的内容综合归纳,印在头脑中。到最后,整本书或所有的复习内容,在头脑中就形成一个条理清晰的提纲。

  这个方法也适用于准备其他专业的考试。

  怎样答西方哲学的考题?

  硕士研究生的考试结束了,我说说阅卷的感受,只对外国哲学专业有效。

  今年的西方哲学专业课试题有了较大的变化,把名词解释、简答题都去掉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想考察能力,而不单纯是知识。有名词解释、简答题的时候,考生为了拿到更多的分数,写得很多,以至于名词解释看起来像简答题,简答题看起来像论述题,论述题像是教科书。可是,哲学考试不能只考记忆力,还要考考哲学的思维能力,分析、论证、解答问题的能力。几年来我们的出题范围基本上没有变化,都是围绕主要哲学家的主要思想展开,看上去并不难,但要真正答好问题,实际上并不容易。因此,考生答题的时候要注意:

  ①针对性:问什么答什么,按照问题的思路整理答题的

  思路,不要一问康德就按照教科书的结构从先验感性论一直讲到先验辩证论。当然,这样做会让你得到及格的分数,但不会得到好的分数。因为你不是在答题,而是在背书。

  ②准确性:不能有常识错误,概念、表述要到位,比如:

  康德的先验哲学不要写成先天哲学。准确性的要求并不妨碍发挥自己的见解,相反,基于不准确的表述发发挥的见解,只能被视为无根基的意见。

  ③清晰性:答题之前要把自己的思路整理清楚,不能看到问题就回忆教科书,想起什么写什么。知识性的内容应当简明扼要,常识性的内容当略则略。康德确实是德国伟大的哲学家。但答题的时候不必把这个信息告诉阅卷人了。

  ④研究能力:导师都想要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应当能够体现出对原著文本的阅读能力,对哲学问题的把握能力,对相关文献的一定了解,以及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能力。当然,在答题的短暂时间里,考生不可能对所有题目都体现出好的研究能力,但是,应当有亮点,有体现你的能力的方面。

  总之,复习考试不能只背教科书,而要充分理解,深入思考;答题的时候既要有知识性的方面,也要体现出分析论证的能力。

  今年复试的笔试部分实际上是考马哲和中西哲学史。不管考生报考何种专业,对哲学系的所有学生来说,这都是基础。有些考生回答康德“星空和道德法则”的题目时,一上来就扣上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帽子,再打上几棍子,这样做不行。二十年前可以,二十年后不行

  怎样答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其实是比较难回答的,凭经验答题者容易走两个极端:或是为了说完全说清楚而说了很多,结果一个几分的名词解释就像10分20分的简答题,或是无话可说,所以三言两语了事。前者的分数不成问题,但浪费了时间,后者肯定得不到好分数。名词解释的回答需要比较强的概括性,包括时间(年代)、地点(国别)、人物(哲学家)、内容(理论学说、命题、概念等)和意义(意义与局限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核心应该是“内容”。实际上也有技巧。因为有的名词解释说不了很多,有的名词解释说不完。对于说不完的名词解释需要的是概括性,要点到为止,但一定要都点到。对于无话可说的名词解释,需要的是前拉后拽--背景和影响可以多说两句。以上仅供参考。

  下面是一些个人经验,供参考:

  简答、论述无非是名解的扩充。

  意义与局限以及哲学史地位(对此前思想的扬弃、对后世的影响),未必都能在课本上找到,需要自己整理,有点费时费事。但也有好处,经过整理,头脑中自然就形成一个条理清晰的线索。

  举两个例子:

  『人是万物的尺度』

  这是公元前 5世纪古希腊智者普罗泰戈拉提出的著名命题。(时间地点人物)

  完整表述是:“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 意思是说,衡量事物的尺度是单个人的个体感觉。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而言的。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怎样;对同一事物的感觉,因人因时而异,这些不同的感觉并无真假是非之分。(内容)

  后来皮浪把这一观点推向极端的怀疑论。19世纪前,大多数思想家将普罗泰戈拉的这个命题看作是诡辩论,直到黑格尔,才从认识史发展的角度,肯定这个命题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影响)

  显然,这个命题带有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色彩,将事物存在及其性质视为个人主观感觉的产物,否定了它们的客观性。(局限)

  但也有其积极意义,它一反神是万物尺度的神话传统和人是自然产物的自然哲学传统,把神、人、物的关系颠倒过来,使人成为衡量存在的标准,可以看作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强调主体能动性的典型命题,具有一定的批判传统、解放思想的作用。(结合当时背景阐述其意义)

  『三表』

  战国初期墨子关于检验认识的标准。(时间地点人物中国的则不必说地点了)

  墨子认为,要检验认识的正确与否,必须有一个共同标准,即言必立仪。言而无仪,譬犹运钧之上而立朝夕者也,是非利害之辨不可得而明知也。故言必有三表。

  为此,他提出了判断言论是非真伪的三个标准,即所谓“三表”:

  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墨子第一次提出了以历史经验、耳目闻见和实际功效作为检验认识正确性的标准。他自己论证兼爱、非攻、非命、明鬼等等,可以说都是他的“三表”法的实践。(内容注意中国的要学会引用古文,且该思想在其理论中的地位)

  “三表”强调以感觉和实践经验作为检验认识正确性的标准,可以说是中国“实践论”的初始形态,在中国认识论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后世影响深远。荀况重“符验”、韩非重“参验”、王充重“效验”的认识论,都是对墨子这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意义及影响)

  缺陷在于:三表间无推理相连,只是孤立之三标准,不似三段论法,故不能成严整之知识。且上古知识未必真;百姓见闻因地而异;人民之利因阶层而不同,三表未必可靠。(局限)

  复试的话,导师组会着重考察你的专业基础和科研能力。

  一定不能对哲学史上的基本常识茫然无知。

  老师最喜欢问你读过什么原著,注意,是原著!二手资料不算数。

  然后就原著提一个具体的小问题让你回答,这需要平时的积累,切不可用某本书上的观点应付(这已经在初试中考察了),老师一听就知道是不是你自己的。复试的胜出主要在此,英语的口语并不占多大比重。

  读原著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一上来就读过纯批当然好,只怕大多数人没这个能力。

  建议大家读读康德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道德形而上学基础》,这两本书都是又薄又重要,也不是很难读;

  中哲方面读读《四书》,建议读朱子的《四书章句集注》,最好对某些部分能熟读成诵。对原文的文字和义理都能疏解。

  这个过程比较慢,但一定要做,期间可以参考相关的二手资料,但要分析比较,评判取舍,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看法。

  以上就是针对2021哲学跨专业考研来自专业教师的复习建议,海天考研建议考生们进行认真的阅读学习。

  2024考研人数已公布,达438w,考研热度依旧火热!如何备战2025考研?哪个考研专业适合自己?在职考生如何备考?考研知识点繁多,择校困难大,和海天考研咨询老师聊一聊。网课面授多项选,专业辅导1对1全年集训随时学!

中间广告图.jpg

活动专题